萨摩耶鉴赏网

独家揭秘:藏在深巷的烧烤店传奇!

12-24

独家揭秘:藏在深巷的烧烤店传奇!

今天,小编将与大家分享这篇选自《城市季风》“特刊”——《在闵行,遇见上海》一书的《大师的小酒馆》,一起看看玉雕大师开出的烧烤店是什么样的?

大师的小酒馆姚佳妮

从沪闵路转入光华路,向前走一百多米,就来到了位于79意库入口处的“大师的小酒馆”。门口满地蓝白两色的海浪彩绘,在上面每走一步都有追波踏浪之感。而那栋二层小楼,则是满墙的手绘,透着浓烈的热带雨林色彩……

老板陈申乐有着很多身份,早年在大学学的是服装设计,后来成了赫赫有名的海派玉雕大师,作品屡获“神工奖”“百花奖”等各类奖项,工作之余他还是位职业葡萄酒品酒师……这每个行当,听起来都是高端又文雅的;烧烤,可是夜市黑暗料理界的头牌,实在是下里巴人的俗。让我忍不住猜想:这雅俗结合,玉雕大师开出的烧烤店是什么样的?

华灯初上,原本安静的79意库园区,也因小酒馆闪烁的霓虹和大屏幕而渐渐热闹起来。走进店内,一墙的绿色,满满的森系感扑面而来,很适合假想自己徜徉在某个远离尘嚣的森林中。来到吧台,陈申乐向我展示了各种酒品后,还饶有兴味地让我看那堵砖墙,细看之下才发现不是墙纸。他自豪地介绍:“是我自己画的,还可以吧?”店里的装饰,大到整体的设计,小到一个摆件,哪怕貌似不经意的东西,无不透出他的审美趣味。楼梯口的黄酒坛子,竟用来种了三角梅。

我挑了一个店门口的座位,落地窗,头顶是取暖灯,像极了欧洲咖啡厅的露天位。而投影仪的屏幕就是酒馆对面的一整堵墙,赛过100英寸(2.54 米)大屏幕。最近正值世界杯,墙上投的是赛前集锦的体育节目。坐在这里,低头可以吃到烤架上的食物,抬头能看到远方的世界,真是很不错的体验。

老板直接吩咐伙计给我配一点菜。没有看菜单,等待我的是一个大大的盲盒。小酒馆,自然先要来喝酒,陈申乐凭着品酒师的眼力,给我点了一杯百香果精酿啤酒。我抿了一口,忍不住赞叹好喝,感觉不像是在喝酒,更像在喝果汁,但又不乏啤酒那种醇厚的麦香,真是完全击中女生的一款啤酒,爱了。

艺术家是不满足于复制和雷同的,陈申乐尤其如此。市面上的烧烤店大多用冰冻肉,当天预热一下,烤焦黄后撒上调料,就能遮盖掉食材新鲜度的不足。陈申乐说他不要套路,他的烧烤店食材要新鲜,菜品要特别。竹签上的羊肉切得大小适中,羊肉的滋味很浓——老板说这是热气羊肉,早上去市场上买新鲜的,然后用刀工切出来的。烤牛腱子肉一端上来就香气扑鼻,新鲜的肉不用过分调味,也不用烤焦,那肉的鲜香已然可以比过任何一种调料了。烤玉米真是有些意外,一小排的玉米粒串在一支竹签上。玉米的口感不同于一般的蔬菜,软糯有弹性,稍稍加了点孜然粉,嚼起来竟吃出了一丝肉味,但不是大块的,而是小颗小颗的。突然觉得,这道菜如果改名为:烤“珍珠米”,用上海话才更显出它的精致感。烤面包正中我下怀,焦黄、松脆,可夹肉可蘸酱,说实话,在烧烤店吃到烤面包,于我还是第一次。

陈老板另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做法是不但卖啤酒,还卖热的黄酒。冬天的烧烤是不太友好的,刚烤好是热的,拿上来是温的,稍微说两句就凉了,夏天爽口的冰镇啤酒,到了冬天多少有些尴尬。老板说他特别买了一个酒精炉,同时还推出了一款暖热的黄酒。感觉在这里吃烧烤,天可以慢慢聊,酒可以慢慢喝。“一家店能满足客人,就养人了。”他说。其实,除了气温,一些本地食客觉得啤酒加海鲜是会导致痛风的,于是他推出黄酒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陈申乐说:“这才叫好玩,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他好像不怕问题,喜欢把问题逐一击破的过程,就好比遇到一块并非完美的籽料,或许有瑕斑、或许成色不够清透,但他总能想办法巧妙地化朽为奇

这时,服务员送来一盘烤好的生蚝。我用筷子小心地把生蚝请出壳,吃到嘴里,滑嫩多汁。生蚝是小酒馆的招牌菜,老板将价格定得很亲民。一边吃,他一边给我讲起一个顾客,每次来,坐下只点六个生蚝,两杯啤酒(还是最便宜的15元一杯的德式小麦),充卡还打八折,来吃了几次了。听着这个故事,我不禁问他,这样的“黄金点菜法”是否会把店吃亏本?对此,老板倒是有他自己的判断,或者说调侃:“不至于亏本,但被这样懂经的顾客占了便宜,好像还是蛮开心的。我朋友说,做烧烤店要熬得住。熬得住的事情我可以!”

夜深了,进店来撸串看球的客人多了起来,我也打算起身离开,齿间烧烤味和百香果啤酒味还未消退,回味着陈申乐的话:“我比较喜欢我的名字,乐,乐在其中,我就图个乐。我希望这个地方有烟火气,有好多朋友可以过来。朋友聚着聚着就聚起来了,没有这口酒,没有这口菜,人家就走了。”我想这就是他在小酒馆中融入的玉雕哲学吧:细细雕琢,慢慢养,并乐在其中。

《城市季风》自2013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十个年头。融文化、生活、时尚、资讯为一体,高品位、全方位、多视角解读具有丰富底蕴的城市文化,讲述发展历程中的城市故事,是反映城市生活形态,颇具特色、格调高雅的闵行新“文化品牌”。《城市季风》是一个关乎水和盐的故事,“裹挟而来的是溶化在水中、弥散在空中的那一勺盐,或杂陈世相,或呼吸古今”。倘若因此唤起你我对那一小勺盐的些微记忆,那已经是这阵季风勉力抵达的最深处。

十年时光荏苒,如今重新出发,行走在闵行的街头巷尾,穿行在时间的缝隙里,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心态原创编著《城市季风》“特刊”——《在闵行,遇见上海》一书,最终将这把打开闵行的钥匙,递交到您的手中。期望读者通过这些文字,对闵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解闵行与上海的文明脉络、文化基因,重温上海城市的基因传承、城市精神,期待更多读者通过走进闵行,恋上这座城。

阳绿翡翠怎么鉴定真假

血珀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