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耶鉴赏网

中国瓷器的地域特色

05-18

中国瓷器的地域特色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美好中国幸福旅程·河北##519中国旅游日#

遥远的历史年代,欧亚大陆两端的人们无法直接对话,但来自东方的风物可以成为双方交流的媒介。欧洲皇室见不到中国皇帝,却能享用来自那里的丝、瓷、茶。

公元前时期,欧洲人称中国所在地为“丝国”,丝绸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运输物品之一,古罗马皇帝凯撒曾与中国丝绸共舞。

(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地理学指南》标注中国所在为“Sinae”,音译赛里斯国,词汇来自印度人对“丝绸”的音译,有人认为“Sinae”后来演化为China,即英文中国)

公元十七世纪,英国人直接用“中国货”(Chinaware)指称中国瓷器,在此基础上,后来china又有了瓷器之意。很多人认为的——先有瓷器china后有中国China——其实是误传。

(据《英汉词海 The English-Chinese Word-Ocean Dictionary》China词条,China表示瓷器源于波斯语chini,意思是中国的,后来chini变为china,成为瓷器的专有名词)

国名与瓷器先后并不影响瓷器的伟大,以及它在中国的独特地位。

说起瓷器产地,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景德镇。毋庸置疑,这个千年瓷都是中国瓷器版图上的一颗耀眼明星,它千年窑火不断,从北宋时期的湖田窑影青瓷,到元代青花,明釉里红、五彩、斗彩,再到清粉彩、珐琅彩,延续至今仍享誉中外。

不过,景德镇之外,中国大地上还有其他异彩纷呈的古窑。你我的故乡,也许都曾有过一口口古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用在陶瓷领域同样适用

一方水土,养一方瓷

陶瓷

是水与土的神奇结晶

不同区域的瓷土

与当地的水结合

加上熊熊柴火淬炼

低温成陶

高温成瓷

窑温技术高低决定了

陶瓷分成了三个时代

陶器时代

(窑温700-1000摄氏度)

原始瓷时代

(窑温1100-1200摄氏度)

成熟瓷时代

(窑温1200摄氏度+)

陶器出现得很早

至少在2万年前就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约在商代已出现原始瓷器

到了汉代

中国发明了成熟的瓷器

广袤的中国大地

气候、水土、人文条件各异

所出的陶瓷五彩缤纷

为了对不同产地进行区别

中国人发明了以地点命名的

“窑口”

瓷器比陶器

胎质更细、硬度更大、釉色更好

所以,瓷最终取代了陶

中国著名陶瓷窑口所出多是瓷器

不过

陶器还有一个著名代言人

出产紫砂宜兴窑

紫砂,是陶的一种


  • 地名组成了窑口家族地图

瓷器产地在业内称为“窑口”,窑口的名称最主要的目的是标明产地,所以名称多由地名而来——地名为某类瓷器的代表性窑址所在,如龙泉窑,是对北宋以来烧制青瓷为主的窑口的泛称,其主窑场在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境内。

关于窑口命名和论述,较早可查的文献为唐代陆羽《茶经》的器篇:越州上,鼎州、婺州次;丘(岳)州上,寿州、洪州次。

这里的地名其实代指各地所出产的瓷器,它们就是后来行内人所称的越窑、鼎州窑、婺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

越窑以出产秘色瓷闻名,唐人陆龟蒙的诗《秘色越器》专门提到了“越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可见至少从唐代开始,就有“地名+窑”的称呼。

这里需要特别科普一下:窑口地名往往是一个州郡名,这并非代表瓷器是在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出产——越窑主窑场在浙江慈溪上林湖,这里古代属于越州(治所在今绍兴),所以命名越窑。同理,定窑主窑址并非在定州城,而是在曲阳县涧磁村,这一带宋代属定州地区。

瓷器的窑口就像人的籍贯一样:你生于某村,但填写资料或自报家门,一般说自己来自某某市。

包括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等在内的,历史上已经有固定名称的著名窑口,多用古代州、郡、县地名。还有一类窑口新成员,来自当代考古发现,历史上没有约定俗成之名,命名时一般取窑址所在地,如石湾窑,窑址发现于广东佛山市石湾镇;林东窑,窑址发现于赤峰市林东镇。


  • 窑口的南和北:唐代南青PK北白

今天人们看到多数瓷器表面是白釉居多,但在古代,白瓷尤其纯白色,是很晚才被烧造出来。最早登场的是青瓷,严格来说是带有各种杂色的青灰色瓷器,然后是黑瓷。

南北朝时期,北方大地上今河北邢台内丘、临城一带最早有了白瓷萌芽,由此发展出了邢窑,到了唐朝终于有了真正意义的成熟白瓷。南方的宁绍平原及周边地区,则将原始青瓷发扬光大,在唐朝形成了最优质的青瓷窑场——越窑。

唐朝时期,人们对饮茶的市场需求,客观上促进了瓷业的发展。陆羽品评的各地窑口瓷器,即是其所出的茶碗。当时的瓷器窑火,燃烧在大江南北,其中以北方邢窑、南方越窑为最,形成了邢窑白瓷、越窑青瓷的南青北白竞争格局。

诗人皮日休在诗中写道: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南青北白格局下,当时著名的岳州窑转向长沙,这里的瓷器独辟蹊径,开创彩瓷第一个高峰——这里以长沙铜官镇为主窑场,后来被命名为长沙窑。不过,长沙窑跟其他名窑相比,犹如昙花一现,仅在唐代开出绚丽花朵,后来迅速断代停产,堪称中国瓷器中独树一帜的奇葩。


  • 窑口的东与西:胡焕庸线依旧神奇

大地理馆将中国主要代表性窑口标注在中国地图上,并将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即胡焕庸线划出,神奇的现象再次出现:大部分窑口在线的东侧,只有两处窑口在西侧。

原因并不复杂:无论作为礼器、实用器、陈设器、艺术品,瓷器都与农耕生产方式、农耕文明密切相关。

地理环境方面,瓷器是水、土、木、火结合的产物,胡线东南侧的季风气候区水资源更充足;烧造瓷器所需高岭土是黏土环境,东南地区最多,而干旱环境很难找到;烧窑需要大量木材,东南降水丰富地区林木资源远比西北干旱区更多。

人文传统方面,易碎的瓷器适合定居地区农耕地区使用,而不适合游牧地区。


  • 窑口遍地开花:景德镇之前的瓷器版图

说起瓷器产地,必然绕不开景德镇——中国陶瓷业的集大成者和最致命的代言人。其实,在景德镇登上历史舞台的前夜,中国瓷器窑口是百花齐放的局面,大多数名窑是在唐宋时期达到自己事业巅峰的。

北方有邢窑、定窑、开封官窑、汝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博山窑,南方有越窑、岳州窑、寿州窑、吉州窑、建窑、杭州官窑、龙泉窑、婺窑。当时熊熊窑火,北到白山黑水,南到南海之滨,既有用于宫廷使用的御用窑场,如越窑上林湖窑场盛产宫廷所用的秘色瓷,为宋代宫廷服务的汝、定、官、哥、钧,也有大量用于百姓实用器,还有更多的海量瓷器,是为了外销。

所谓海上丝绸之路,其实主要运输内容是瓷器。


  • 前景德镇时代:先学南青、再学北白

景德镇在宋代并非没有存在感,当时它的主窑场在今景德镇东南湖田村,所以宋代景德镇窑也被人们称为湖田窑,这是景德镇窑口1.0。

唐代邢窑的白和越窑的青,后来分别被定窑和龙泉窑取代——湖田窑最早学习定窑的白,能烧造高质量的白瓷,赢得了“南定”的美誉,后来又学龙泉等窑口的青,模仿之中,竟然不经意间有了创造——湖田窑的代表作,青中泛白、白中有青,被行家称为影青。

到了元代,多数古老的窑口走向衰落,南方仅有景德镇(饶州)、龙泉(处州)依旧延续辉煌,但前者上扬、后者下坡。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景德镇出产的高岭土又细又白,杂质少。

原料优势基础上,景德镇窑继续发扬了自己的优点:善于学习和发明创造。元代开始,引入西亚地区的独特染料,瓷器进入青花时代,景德镇从明初开始变成御用窑场,从此有了明确的官窑和名窑之说。

无论烧色还是染色,无论是釉上彩还是釉下彩,无论是斗彩、五彩、素三彩、粉彩、珐琅彩——从此之后,中国瓷业呈现一家独大局面。到了当代,瓷器的故乡中国,在国际市场失去了曾经的统治地位,高端瓷器品牌被欧美人垄断。

秦砖、汉瓦、魏晋唐青白、宋单色釉、元青花、明斗彩、清粉彩——当代中国依然生产着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瓷器,却没有一种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今天的中国瓷器,大致有3类:一是欺骗收藏者的冒牌古董,一是附庸风雅的仿古工艺瓷,还有一种是粗制滥造的廉价日用瓷——景德镇等古窑口负责前两类,河北和广东负责第三种。

(大地理馆)

边境牧羊犬多少钱一只幼犬

天山青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