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耶鉴赏网

茶庄的历史沿革

11-10

茶庄的历史沿革

云南茶庄创建时间不一,从清开始,到民国时期的大发展,主要得益于茶叶产地的扩大以及型制的创新。

清雍正年间,云南总督在普洱茶区建设责茶场,专门收集普洱茶进贡京城,使得普洱茶名声大噪,各地商人纷纷涌入云南的昆明、下关、宁洱、恩茅、海、最谷、江城等重镇要道开设茶庄,专门从事普洱茶的收集、制作、转运等事务,为普洱茶商品化迈出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说说1958年前云南茶庄的兴衰史。

(一)宁洱茶庄

宁洱县始设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为普洱府驻地,1951年更名为普洱县,2007年更名为宁洱县。作为清代普洱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宁洱城,延续了明代以来普洱茶交易、管理中心的地位,一度茶商云集、茶庄众多、茶业繁盛。

据《普洱县志》记载,清道光、同治年间,仅茶庄就有六七十家,每年茶销量约 570t。其中较大的茶庄、茶号有协太昌、同心昌、福美祥、元盛号、荣和昌、义盛昌、国金号、广兴隆等20多家,从事各类普洱散茶和普洱紧压茶的加工和营销。民国时期著名的还有猛景茶庄,以压制心形紧茶而著称。

(二)思茅茶庄

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普洱府时,思茅设立通判,并设思茅总茶店,负责普洱贡茶的制作。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普洱府同知由攸乐迁往思茅,设立思茅厅,隶属于普洱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废厅,改为思茅县。

20世纪50年代以来,思茅城日益繁荣。

从1955年起,思茅城一直为思茅专区(思茅地区、思茅市、普洱市)政府驻地。1958年底,思茅县并入普洱县,1981年又恢复思茅;1993年改为县级思茅市。2003年,思茅地区改设思茅市,原县级思茅市改为翠云;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翠云区更名为思茅区。

思茅茶庄始于清雍正年间,并在乾隆、嘉庆年间达到繁盛,是清代普洱茶的加工中心和贸易中心。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后,思茅设立海关,茶叶出口销售繁荣。光绪年间,思茅较有名的茶庄有同仁利、恒盛公、裕泰丰、信和仁等,每户茶庄均有揉茶灶2盘,年加工各类紧压茶50多吨,多者上百吨。

民国初期,普洱道署一度由宁洱迁驻思茅,思茅成了普洱道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促进了以茶为主的商业活动的繁荣,仅城内大小茶庄就有雷永丰、同仁利、信和祥、裕泰丰、乾利贞、李衡记、裕兴祥、恒和元、庆盛元、大吉祥、瑞丰号、谦益祥、复和园、钧义祥、鼎春利、同和祥、恒泰祥、大有庆、利华等20多家,每年加工各类普洱紧压茶 500t 以上。

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瘟疫、战争等因素的影响,思茅茶业逐渐衰落,茶庄外迁或关停,最后一家茶庄鼎春利也于1948年歇业。

(三)倚邦茶庄

勐腊县象明乡倚邦街曾经是边疆地区较为繁华的茶马重镇,一度茶庄众多,人气旺盛。这里的茶庄始创于清雍正后期,至清代中后期开始衰落。

清宣统末年,倚邦街上的茶庄仅存庆丰和、庆丰益、元昌、恒盛、宋云等。民国初期,倚邦茶业有所复兴,新创办了园信公、惠民、升义祥、李宝云、杨聘号、陈会明、崔梅祥、鸿昌号、盛裕祥等茶庄,共有茶庄10多家,年产七子饼茶40~60t。但好景不长,1942年的战火又将倚邦街大部分建筑及茶庄烧毁,现仅有少量茶庄遗迹可循。

宋云号创办于清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1911年停办,1921年恢复,年产普茶12t左右,产品销往四川等地,1935年停办。

鸿昌号创办于1926年,最初以倚邦小叶种茶原料加工精品普洱茶,年产量 5t 左右,销往四川等地。随着茶庄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20世纪30年代,鸿昌号在泰国设立分公司,名为“鸿泰昌号”,后来又在香港及南洋各地设立了代理公司,形成一个庞大的普洱茶营销网络。鸿昌号茶庄的总部一直设在倚邦,20世纪50年代初期仍以合作社形式运营,1957年西双版纳州茶叶普查时仍然存在。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倚邦鸿昌号茶庄消失。

(四)易武茶庄

清雍正年间,石屏人在易武扩展茶园的同时,开始兴建茶庄茶号,就地揉制团茶。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开始压制七子饼茶(又称圆茶或元宝茶)。至民国时期,易武街先后建立大大小小茶庄共20多家,年加工各类普洱紧压茶300~450t。

易武街著名的茶庄有同庆号、同兴号、同昌号、宋聘号(乾利贞)、福元昌、庆春号、车顺号、综合祥、安乐号、元太祥、太来祥、联兴号、君利祥、迎春号、守兴昌等。

同庆号创办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共在易武从事普洱茶加工及营销200多年,一直以优质的“易武正山”原料加工优质普洱七子饼茶,并在中国香港、泰国、越南等地建有分号,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民国时期,同庆号年加工普洱七子饼茶30多吨,最高年份达50多吨,有运茶的骡马30头,驮牛30头,是易武著名的四大茶庄之一,其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年营业额20万银圆。

20世纪50年代,同庆号收归国有,其建筑现已不存,原址在今易武供销社后面,无迹可寻,令人遗憾。

同兴号创办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原名同顺祥,也称中信行。1736年开始生产七子饼茶,其原料来源除了易武本地之外,还收购倚邦曼松等地的毛茶。同兴号以优质普洱茶闻名于世,产品有七子饼茶、砖茶等,其方砖茶曾经上贡清皇室。在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尚保存有一块清代光绪年间的同兴号“向质卿造”宫廷砖茶,距今已有120年左右的历史。


民国时期,同兴号年加工普洱七子饼茶30多吨,有运茶的骡马20头,驮牛20头,是易武著名的四大茶庄之一,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年营业额20万银圆。1948年,同兴号停业,庄主向纯武一家返回石屏。

同昌号创办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至民国时期,同昌号年加工普洱七子饼茶20~30t,是易武著名的四大茶庄之一。

宋聘号创办于清光绪初年,乾利贞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民国初年两家联姻,茶庄合并,统称为“乾利贞宋聘号”。民国时期,乾利贞宋聘号年加工普洱七子饼茶35~45t,另外还曾经加工少量普洱方茶,是易武著名的四大茶庄之一。

车顺号创办于清光绪年间,茶庄老宅现存易武老街,并以保存有一块“瑞贡天朝”的木牌匾而闻名,此牌匾乃车顺来以茶作贡,受皇封例贡进士后,由云南布政使所赐。

另外,易武茶庄还包括了今易武乡境内的曼洒、曼腊茶庄。曼洒、曼腊均属于曼洒古茶山范围,清雍正后期开始创办茶庄。

曼洒茶庄在清代中期一度繁荣,清代后期因火灾、战乱、疾病等原因而衰败,民国时期只剩下两家茶庄。曼腊茶庄兴于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尚有陈云号、同顺号、新盛利、德顺祥、杨长寿、高裕和、薛春有、朱家福等20多家茶庄、茶号,年加工普洱七子饼茶约 100t。其中,最大的一家陈云号,年加工普洱七子饼茶 10t 以上,并有50匹马、100头牛,将茶叶直接驮到越南莱州。

(五)勐海茶庄

勐海县境内的茶庄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量较高。1910年,石屏茶商张堂阶创办了勐海第一个茶叶加工作坊“恒春茶庄”,从思茅请来揉茶师,收购晒青毛茶,就地加工成紧茶、圆茶等普洱茶产品,再经思茅、普洱转销藏区,或出境销往东南亚、南亚诸国。1921年,张堂阶等还开通了经缅甸、印度等国通往西藏的茶叶运销路线。

勐海茶叶品质独特,原料充足,价格相对低廉,制茶成本低,输出也较为便利,因此吸引了众多的茶商来开设茶庄,收购晒青毛茶,加工成各种普洱紧压茶促进了茶业的繁荣。

至20世纪30-40年代,勐海境内(包括当时的佛海和南峤)大小茶庄共有20多家,每年加工紧茶、饼茶、砖茶等普洱紧压茶1000多吨,特别是1938-1941年,年产量均在2000t 以上。1942年,因海屡遭日军飞机轰炸,茶庄被迫停办。抗战胜利后,勐海茶庄一度恢复到20多家,但到1949年因政局动荡而又纷纷停办了。

民国时期的动海茶庄主要有恒春、洪记、可以兴、恒盛公、新民、复兴、鼎兴、云生祥、时利和、利利、大同、吉安、湘记、公亮等。

恒春茶庄创办于1910年,为勐海第一家茶庄,创办人为张堂阶 (石屏籍),有茶灶2盘,加工藏销紧茶及圆茶,年产量20~30t。

洪记茶庄(洪盛祥的分号)创办于1924年,创办人为董耀廷(腾冲籍),有茶灶7盘,以加工藏销紧茶为主,少量加工方茶,年产量200~400t。

可以兴茶庄创办于1925年,创办人为周丕儒 (玉溪籍),有茶灶2盘,产品有藏销紧茶、圆茶、砖茶,年产量80~120t。

恒盛公茶庄创办于1928年,创办人张静波 (鹤庆籍),有茶灶4盘,专门加工藏销紧茶,年产量100~300t。

新民茶庄即1928年创办的民茶业合作社,1930年改称新民茶庄,创办人为勐海傣族土司刀宗汉。茶庄由当时勐海区的傣族以茶叶或现金合股创办,初有茶灶2盘,后增至6盘,产品有圆茶及藏销紧茶,年产量100~300t。

(六)其他茶庄

在普洱市景谷县,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景谷街人李文相创办茶庄,并用优质晒青毛茶蒸压月饼形团茶,又称为谷茶,运销下关后被仿制成碗臼形沱茶。

据《景谷县志》记载,民国时期创办的茶庄有恒丰源、同裕昌、三元利、三合祥、新华、日升公、德茂生等30多家。

在普洱市墨江县,1937年李子忠等在景星兴建新华茶厂,茶厂有基地66.7h㎡,产品主要有绿茶、红茶及传统普洱茶。1943年,李子忠在昆明崇仁街开设茶庄,专售景星新华茶厂生产的茶叶。民国时期,在墨江经营茶叶的商号还有华盛昌、广生祥、源馨斋等。

在普洱市江城县,民国时期以经营茶叶为主的商号主要有福泰隆、鸿顺、泰来兴华祥、福泰昌、同兴昌、永茂昌、四合公、仁和祥、群记、敬昌号等。其中规模最大的敬昌号成立于1938年,是墨江源馨斋的分号。

另外,清代、民国时期,在昆明、下关等地也有许多经营茶业的商号。

宠物狗图片大全可爱高清

和田碧玉鸭蛋青值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