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耶鉴赏网

从小鱼钩到大产业:揭秘产值数百万的小镇鱼钩生意

05-27

从小鱼钩到大产业:揭秘产值数百万的小镇鱼钩生意

不起眼的门头,不起眼的院子,很难让人想象这其中竟然藏着一处工厂。在沾化区下洼镇的街道边,百多平的车间内,十几名附近村子的年轻人熟练的操作着手中的机器,生产着一种看起来也不起眼的物件。

“嘛玩儿,就是鱼钩,介机器都是加工鱼钩!”一口浓重的天津味,让记者忍不住笑出了声。老板刘永来是个地地道道的天津人,在下洼当地已经生活20年,他说自己除了改不了的乡音,其他早已与这里的老乡们无异。

机器飞速运转,从一根钢针,到一枚半成品鱼钩,小哥几乎瞬间就完成七八道工序。“细算起来,一枚鱼钩至少要经过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车间一角落,摆着几十盒不同粗细的钢针,每一种钢针都代表着一种甚至数种不同类型的鱼钩。“各种各样的垂钓方式,各种体型的鱼,都有着自己需求的鱼钩,别看厂子不大,生产的鱼钩就得一二百种。”老刘话语间带着些许的自豪。

相比声音轰杂的生产车间,隔壁的另一个车间却要安静许多,十几名清一色的女工在这里将半成品鱼钩进一步加工成钩。

“这里都是仔细活,按件记工钱,手活快的一天能挣二百多,比出去打工都强,起码家里有事能照顾上。”一枚枚鱼钩在姑娘手中焊接完成,没有丝毫拖沓。

“厂里30多名工人,附近村子也有大约300农户在家穿钩,主要是一些上了年岁的中老年人,干不动农活,在家穿穿鱼钩,挣点零花钱。”忙碌间,一名年轻的女工介绍道。

老刘介绍说,鱼钩大多都是订单式生产,根据不同客户的需要做成不同的鱼钩。“别看咱的鱼钩不起眼,可是卖到了国外,俄罗斯、韩国、日本都有客户,上午迪拜的客户还打电话催单。”老刘笑道。

“小鱼钩,大生意。”对于自己的这门看起来不起眼的产业,老刘总结道。“虽然我是天津人,但家和业都在这里,20年,鱼钩场从原来几万几十万,做到现在的近千万产值,不容易。”看着眼前自己一手打拼出来的产业,老刘深有感触的说道。(记者 徐志强 位鲁江)

大清铜币图片及价格一览表

天珠价格表 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