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耶鉴赏网

中国赏石界的十大发展趋势

09-0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赏石界今后会有哪些变化,这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位石友的大事,笔者不揣愚昧,试作分析。

一 、奇石资源渐趋枯竭

大自然中石头无数,但能供之厅堂称之雅石者少之又少。探石者皆知,当初在河滩上几天就可发现一块,现在几个月甚至几年也找不到一块。通常一个新石种2、3年就被扫光,20年不到我们几乎消灭了所有新石种,如柳州四大名石(彩陶,大化,卷纹,彩卵),幽兰石,天景石,枣花石,梅花石,栖霞石,葡萄玛瑙等等。谁都清楚,今后很难再有这么多的新石种可以被发现了;我们还发现奇石一旦进入收藏领域很大一部分也就从此销声匿迹!根据日本的经验,60%以上不复露面。所以说奇石资源的锐减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切底石会被市场接受

据笔者调查,日本的切底石约占30%以上,美国也占到20% ,而我国还不到1%。日本原有不少小块全天然水石,但不久资源就枯竭了,只好玩切底石。美国与中国一样,大块的奇石较多,但他们深受日本水石文化影响,多玩小块的景观石,没有办法,只得切取大石之局部。我国一是刚玩不久还有资源,二是石农原来买不起切石机,三是石友们以大为美,才没玩切底石,今后资源没了,体量也大到极限了,石农也买得起切石机了,所以,切底石走向前台已是指日可待。其实,配上座、装上盘,底部完全看不见,切不切底没法在意,底部有伤同样欣赏!这仅是一个认识问题。

三、大理石、草花石(含打磨石)将有一个大发展

切片打磨的画面石现在的市场占有率不到5%,这很不正常。其实,无论从资源的珍稀性(在各国发现的画面石中,以我国的大理石和草花石为最美)、历史的悠久性(大理石早在唐代就被欣赏与开发)、还是从大众审美的接受性来看(更象群众喜闻乐见的美术画),象我国的大理石、草画石等画面石都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四、外国奇石占比加大

据笔者实地考察,日、韩等国的海外奇石约占20%,欧、美的占比甚至更高。由于地壳物质分布的不均衡性,各地地史演化的差异性,各国会出现一些特有石种,比如我国的灵璧石、大化石,日本的硅质红菊花石、神居古潭石,缅甸的翡翠、木化石,印度的赤玉石,巴西的紫水晶加拿大的太湖石等都是上天赐给地球人的珍宝,各国石友人见人爱,赏石理当互通有无。

五、古石的价值被公认

古石除了蕴含当代石的一切价值外,它还多了一份特有的“古”价值。“古”代表的是历史,是文化,是文明传承,这是任何现代石所无法替代的。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石文化发源地,然而我们现在却拿不出足够的历史物证。抢救、挖掘、考证、保护古石是历史交给我们这代石友的紧迫使命,因为多灾多难的民族历史已让中国古石损失殆尽。任何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轻视只能说是无知和忘宗不肖。相信大家一定会重视,古石的地位不久就会凸现。

六、传统石种回归奇石主流地位

不少石友可能不喜欢听这一条,我也一样,但是感情代替不了事实。我们注意到这一轮新发现的石种相对于传统石种来说其市场寿命大多很短,根本原因是其存世量都不大。这从地质成因上可以得到解释,因为灵璧、太湖、英石等传统石种其成分以碳酸钙为主,容易风化出型,因此才能“皱、瘦、漏、透”无奇不有。而地球上的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大面积存在,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就达12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 ;反观新派石,比如大化、彩陶、草花、葡萄玛瑙等其生成条件非常苛刻,当然存量就小,存量小虽然价高,但市场寿命只能是昙花一现,而且有些在深水中“水镀”的颜色在新环境里难免褪色,褪到什么程度还要看时间老人的脸色。谁能笑到最后想想就能清楚。

七、化石收藏的春天必将来临

如果说奇石收藏的是艺术,那么化石收藏的则是科学。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里,化石收藏完全自由。发达国家人们的地球科学的知识水平普遍很高,这与许多人终生收藏化石直接相关。随着教育的提升,国际交流的扩大,时代舆论的要求,化石个人收藏的普及是必然的。文明的步伐也是挡不住的,现在全国水面下收藏化石者成千上万,这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各地的石展上也常有展销,勇敢者们早已公开设馆甚至在卖票开放。

把化石当文物划归文物法管,这本身就很荒唐。文物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遗物,充其量一万多年的历史;化石是地球生命活动的遗迹或遗物,严格地说可以追溯到三十多亿年前,这是两个概念。其实,即便是文物,我国民间也有大量收藏和买卖,百余期的中央二台《鉴宝》节目和各地的古玩市场便是明证。

保护与研究当然重要,关键是要搞清保护与研究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什么,我们的专业人员不能仅考虑自己写文章的方便,只知道垄断开采和封锁市场,更应当从普及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战略高度看问题。其实科研与收藏并不矛盾,欧美日许多国家化石是自由开采与全流通,没见他们的研究就落后,事实倒是促进了其科研与经济的发展。呼吁尽早制定出既利于科学研究又利于收藏交流的化石管理法。

八、矿物玩家超过奇石大军

广义的观赏石可以分为奇石、矿物和化石三大块,若以人数多少和规模大小论之,欧美日等国以矿、化、奇为序,大约是100:10:1的比例,我国正好相反。但是下述三点决定了我们也必然会一步步“与世界接轨”,一是全民教育的水平会不断提高,人们懂得了矿物的知识就自然会想到收藏;二是矿物的存世量大于奇石和化石,仅水晶晶体数一项也许就超过了可观赏的奇石与化石的总数;三是矿物观赏的大众性,一块中档的晶体也许80%的人喜欢,而一件中档的奇石或化石往往不到10%的人喜欢,何况矿物收藏早已走向了主流,也没有法律障碍。我们相信在中国不久就会有类似图森的大型矿物化石展。

九、二级市场唱主角 拍卖变成交换会

总有一天人们主要是从拍卖市场和石友家中买石,而不是从石店。这是因为一方面野外新开发的奇石不断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石友队伍的老年化,要转让出来的奇石不断增加,终于有一天要转让的会多于新发现的,这一天也就是奇石二级市场开始唱主角的日子。这是赏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从此进入吐故纳新的循环稳健的发展新阶段。

二级市场的发育,公平、公开、公正的交易原则决定了奇石拍卖的必然产生。但是现在的拍卖法不适合石界,因为它形式太僵、费用太高,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自愿结合的交换会必然应运而生,这种交换会不要专职的拍卖师,人数不限,随时随地,费用低廉。这种形色的拍卖会在日本等先进国家十分普遍,非常有利于赏石大业的发展。

十、藏家、石品组合分化,赏石融入主流文化

玩石初期各种石头一起卖,各级玩友一起玩。后来人们发现不同的人玩不同的石,谈不来的人玩不到一起去。于是玩家的队伍就不断分化组合,常常是文化人找文化人玩,当官的跟当官的玩。最明显的分化是好石头往三有(钱、地位、文化)的地方集中;差石头往三无(钱、地位、文化)的地方靠拢。这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象是客观的,今后将更加明显,但是这“三有”与“三无”又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且会角色转换的。只要大环境不变,这种人和物的再分化,再组合,再扩散的过程将不断循环,其结果是赏石活动得到更深、更广的发展。横向的会扩展到各个领域,士农工商,各界齐上;纵向的会渗透到各个阶层,学生、老师到校长,群众、县长到省长,全社会雅石共赏。这样赏石文化就必然会走向主流社会,汇入主流文化。

当然,如果现在的全国石友没有长远眼光,不发展年轻人加盟,不自律自强,这一波的赏石热潮也可能从此退潮,今天就是剩下的最好的一天! 此外,奇石的下游产业会有相应发展,这里的下游产业指的是配座,制台,配桌,字画,水盆,摆件等的生产和销售,这些产业已严重滞后,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宝石会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举报

美国秋田犬价格多少

招潮蟹是淡水还是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