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耶鉴赏网

武夷岩茶中的白鸡冠:清流之味,无味至大

08-24

武夷岩茶中的白鸡冠:清流之味,无味至大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李麻花说,白鸡冠,是武夷岩茶里的一股清流。

因为,它骨骼清奇,与众不同。

每年武夷岩茶春茶季时,新发出来的白鸡冠茶青,新叶细小鲜嫩、黄中透白,采一片下来,对着阳光,叶片的脉络能看得一清二楚。

及至采下来,凑近竹筐去看,那些油润如黄玉的白鸡冠新叶,层层堆积,叠加簇拥在一起,像极了黄白色的丝绒地毯。

在茶山上,通常是绿油油一片,而如果有一块地种了白鸡冠,则大老远一眼就能认出来——那一团嫩黄在满山的绿里,实在太扎眼了。

这种特色,每一个制作白鸡冠的制茶师,都心照不宣地想要尽量保留下来。

于是,在加工制作时,大多数制茶师选择轻焙火,甚至不焙火。

这便使得列位看官在市场上喝到的白鸡冠,有很天然的草药类香气、玉米甜香和清雅花香。

SO,在一众走厚重路线的其他岩茶品种里,白鸡完成为了夏日里的一抹小清新——一条绿底黄碎花的森女系棉布裙。

白鸡冠是不常见的,但,它的铁杆粉丝可不少。

一直以来,哪怕肉桂持续性地霸屏、高香小品种茶的争奇斗艳、老丛水仙后发制人,白鸡冠总能在拥挤的岩茶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原因何在?

《2》

首先,白鸡冠是四大名丛之一,这个身份,光芒万丈。

白鸡冠这种茶树品种是怎么生出来的呢?

武夷山最初的茶树种植,是通过有性繁衍——茶农随便捧一把看不出区别的茶树种子播撒在茶地里,几年后,收获的是一地身形高低胖瘦不同、叶型大小长短不一的茶树。

这些茶树们,大多数是没有名字的。

从前,它们被称作菜茶,现在,有了个高大上的名字,奇种。

在这万千奇种中,有特色且品质优异的被选做名丛,而优上更优的,被选出来,成为四大名丛。

能入选《四大名丛》的岩茶,都不是凡品,就像娱乐圈里的四大天王、四大花旦,没有才华的普通人是不可能担任的——须知《四大名丛》的评选,竞争选拔过程,漫长且残酷。

要看香气,看滋味,看持久度,看表现力,看特色,看.....

各种综合评分之下,得分最高者,才可以名列其中。

由此可见,白鸡冠果真是一款奇茶,天赐香茗。

《3》

其次,白鸡冠这款名丛,物以稀为贵。

在武夷岩茶的品种茶队伍里,白鸡冠算是珍稀名丛了——它的种植面积不但小,而且规模还在逐年递减当中。

李麻花采访过家里有白鸡冠而正打算砍掉的茶农。

他说,白鸡冠叶片细小,每一枝嫩梢的成茶量,极低。同等面积的茶地,种肉桂的产值远高于白鸡冠N倍。在经济效益面前,年年都有人忍不住把自家的白鸡冠砍掉,改种别的经济型茶树品种。

李麻花这次去武夷山淘十二钗时,很幸运,喝到一款极其称心的白鸡冠。

她说,入口一瞬,顿觉清凉感直达周身毛孔,甘甜度有如世外清泉,真令人眼前一亮。

茶主人却说,“你看,就那么一小袋东西,今年做得特别满意,居然还卖不动,来的人都想尝尝,夸赞两句就走了,也不买。再等两年估计也要挖了改种肉种。”

看,市场的不支持,导致又一个茶农动了挖掉白鸡冠茶树的心思。

不过,他能撑到现在,也算是有些情怀的。

要不然,这片白鸡冠茶树早在肉桂热火朝天时就已经消失殆尽了。

《4》

再次,白鸡冠是一款很有魅力的岩茶。

南派五祖很喜欢喝它。

因了白鸡冠与道家的这不解之缘,它不但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并且拥有“淡然处之,安之若素”的智者心怀。

有人曾评价白鸡冠是“无味而达至大味”——看似无味,却成就了高境界。

虽然,武夷山的不少茶农把白鸡冠肤浅地看成是观赏茶,强调,要用透明的玻璃器皿来冲泡,这样可以欣赏到它在水里绽放的风姿绰约。

但,这种对白鸡冠的理解,也是对它的认可与欣赏。

白鸡冠祟尚轻焙火,保留原味,成品茶茶汤浅黄,看起来似乎素然淡味,其实,不然。

我去云南的时候,在老班章与易武喝生普,那茶汤颜色更为浅淡,但却别有乾坤,暗藏着巨大的能量,啜一口汩汩生津、强劲回甘。

白鸡冠也是如此,茶汤入口鲜甜清爽,在口中稍作停留,能感觉到茶汤里的微量元素像无数小手在撩拨你的口腔,类似谷物的醇和感让口腔很是舒适。

回甘也不俗,气韵流转,喉底开阔。

想当年,白玉蟾祖师以此茶静坐入定调气养生,达到佳效。

可见,白鸡冠是从肉身到精神层面的媒介,从这一点来看,它的过人之处,尤为稀罕。

《5》

白鸡冠,作为武夷山最特别的岩茶,当下却身处近乎透明的边缘地带,这是极为尴尬的。

拥有熠熠光辉的出身,如今却陷入鸡肋般的局面,着实令人心生惋惜。

在利益面前,茶农追求高产高能的经济型茶树品种,这本无可厚非,但忽略了身体里流淌着武夷山风土基因的名丛们,却实在是短视之至。

这种命运,不独白鸡冠如此,同列四大名丛仙班的铁罗汉、半天妖、水金龟亦是如此。

武夷岩茶本是大花园,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本是极香艳灿烂之盛景。

如今却落得名丛凋零,经济型茶树们一枝独大,实在是令人惋惜之极。

何时,才可以重回当年慧苑三千种,鬼洞上千种名丛奇种的奇景呢?

仓禀食而知礼仪。

三代以上富裕人家始知食。

经济高度发达的唐宋才有唐诗宋词的繁荣。

要想大量武夷茶农不重经济而重情怀,左不过三五十年光景,让我们一同期待吧。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周大生传承手镯

袁大头银元十年造最新价格